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与系统医学、精准医学与全民健康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先后被评为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本中心的建设目标为:应用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探索和阐明复杂性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推动精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并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由于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现向社会进行2025年第二批开发课题基金申报。
一、资助研究方向
1. 肾脏老化与慢性肾脏病及心肾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本实验室前期对社区人群开展了慢性肾脏病(CKD)及心肾代谢综合征(CKM)的筛查工作,为深入探索肾脏老化在CKD及CK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关于CKD的发病机制研究多聚焦于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经典路径,但这些机制尚不足以全面解释CKD的异质性进展过程,提示可能存在“遗漏的关键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肾脏老化不仅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还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衰老程序、线粒体功能障碍、肾小管-间质微环境重塑等机制,影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推动CKM通路中肾、心、代谢系统的协同失衡。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肾脏老化所引发的内源性应激反应与系统炎症状态可能在CKD和CKM的发生中起到核心作用。然而,肾脏老化在CKD及CKM机制中的具体分子基础、调控网络以及干预靶点仍不清晰,尤其缺乏基于中国人群的系统研究。因此,拟通过纵向人群队列、组织样本多组学分析、细胞与动物模型实验,系统阐明肾脏老化在CKD及CKM中所起的病理生理作用,识别关键分子节点及潜在干预路径,为实现CKD和CKM的精准分层防控和延缓肾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合作形式。
1. 自选课题,课题申请者自选科学问题,自行负责试验经费。
2. 合作课题,课题申请者与本实验室共同提出科学问题,共同进行科学探索。
3. 本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GWAS基因芯片测序平台,10X Genomics单细胞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支持。
三、申请程序及要求
1. 本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不能作为本项目的课题负责人。
2. 一个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3. 申请人填写“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附件2),获得申请人所在单位管理部门同意(所在实验室主任签字,或者加盖二级单位章),一式两份邮寄(或直接递交)至:广西南宁双拥路22号,广西医科大学科技楼10楼,蒋永华,0771-5641040。申报书电子版(请转换为PDF格式文档,其中签名页需扫描)发生至邮箱:jiangyonghua@126.com
4. 受理材料截止时间:2025年06月10日20:00(以邮箱接受申请书时间为准)。
5. 资助名单于2025年06月17日在实验室网站公布。
四、考核指标
1. 要求发表至少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SCI论文,且需将本实验室作为署名单位之一。
2. 经开放课题资助所产生的研究论文和其他成果,双方签订协议书约定的情形进行标注,本实验室的中文标注为“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英文标注为“Center for Genomic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Guangxi Key Laboratory for Genomic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Gu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enomic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China”。未署重点实验室名称及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未标注的,不予结题,3年内未结题的将追回资助经费。
五、基金资助及项目管理
1. 2025年度课题第二批课题资助1-3项,总资助项目不超过3项。每项资助强度为2~5万元,如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及切实可行性,可以加大资助强度。
2. 实验室全力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支持,按成本价收费。
3. 开放课题执行期最长期限不超过2年(2025年06月30日至2027年06月30日)
4. 开放基金资助经费开支包括实验材料费、文献出版费等。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在项目实施期内必须使用完,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终止资助。项目结束时如有结余经费,将由实验室全部收回,补充至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5. 实验室将定期检查课题进展及执行情况,发现完不成计划或方案有问题时有权暂时终止、调整或取消项目及基金资助。
6. 开放课题研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报送《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以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相关学术资料。
7. 开放课题的结题考核以双方签订协议书约定的考核指标为标准。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考核指标。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蒋永华 李明丽
地址:广西南宁双拥路22号,广西医科大学,科技楼10楼,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电话:07710-5641040
E-mail: jiangyonghua@126.com
诚挚欢迎国内外高水平同行积极申报!
广西医科大学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医科大学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