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活性氧蓄积、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补体系统作为人体先天免疫防御的一部分,补体C3和C4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参与到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反应过程中。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弊端,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因果推断的效力。然而,MR分析采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来评估待研究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进而做出因果推断结论。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传统流行病学设计所产生的弊端,尤其是双向MR分析方法可以验证因果网络的正确方向。
因此,该研究首先采用传统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发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血清补体C3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增加有统计学关联,而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血清补体C4水平却没有发现这种关联。随后通过遗传流行病学双向MR分析发现(图1),在反向研究中无论采用原始或加权GRS_C3作为工具变量, GRS_C3对NAFLD风险增加的观察效应(βO)与预期效应(βE)之间有统计学关联,而在正向研究中却没有发现这种关联。此外,双向MR研究均未发现血清补体C4水平与NAFLD风险增加有统计学关联。该研究结果证实NAFLD是导致人体血清补体C3水平升高的原因,而非血清补体C3水平升高是导致NAFLD疾病风险增高的原因,颠覆了以往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因此,可考虑将血清补体C3水平的变化作为NAFLD患者临床治疗中判断疾病进展严重程度的辅助观察指标。
图1 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血清补体C3、C4与NAFLD风险的因果关系
我中心杨晓波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李龙嫚博士为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7/s43657-021-00023-0